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若谷
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郭志杰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今年是他在教学岗位上度过的第16个春秋。16载班主任生涯,5届毕业生桃李芬芳,郭志杰用热爱与责任,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
郭志杰与教师职业结缘始于高中,他早早将教师作为理想职业。高考后,出于对英语的热爱,他决定选择英语专业,最终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自此,他的职业轨迹便已清晰。
大学毕业后,郭志杰选择留在呼和浩特,并进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工作。“呼和浩特是我的第二故乡。”郭志杰说,“我在这里成家,爱人也是教师。这座城市四季分明,发展日新月异,能为呼和浩特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份热爱与归属感,成为他扎根北疆教育的深厚根基。
初入教坛,郭志杰是幸运的。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传承的“师徒结对”制度,让他遇到了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英语教研组组长王秀丽老师。“王老师对我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如何与学生沟通方面。”郭志杰回忆,王老师教导他:“一定要按规律教学,要设身处地,平等对话。”这句箴言成为他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准则。面对青春期的学生,他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他们渴望独立却尚未独立的心理状态,这使得师生间沟通变得顺畅而有效。
16年的班主任工作,让郭志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爱”——爱工作,更爱学生。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教育最大效能。为了提升班级凝聚力,他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活动。每月为当月过生日的学生举办集体生日会,准备蛋糕,邀请任课老师写下祝福卡片并由学生朗读,营造温暖氛围。工作5年后,他更创新举办班刊活动,每学期围绕“理想”“感恩”等主题,让学生自由书写。“这样减少了教师单向的说教。”郭志杰解释,“通过自我书写和思考,学生们由内而外地生发出目标感和奋斗的自驱力。”这些活动显著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他所带班级在历届高考中成绩斐然,培养了大批进入“双一流”院校的优秀学子。
在英语教学方面,郭志杰深谙语言学习规律。他认为夯实词汇、模仿等基础,是实现英语高阶分析、推理等思维跃升的基石。他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青年教师赛课“双料”一等奖、第九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一等奖及第十六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郭志杰深知教育需与时俱进。他积极利用备课组会、教研组会、公开课、校外专业培训等学习机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他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实践,利用AI工具辅助学生作文修改和提供符合学情的范文,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16年的班主任生涯,动力源自何处?“是热爱。”郭志杰的回答简单而有力,“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就不会觉得枯燥。”这份热爱也化作了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他至今难忘名叫小明(化名)的学生。小明品学兼优,是个孤儿,与年迈的姥姥、患病的姥爷和患有智力障碍的舅舅相依为命,家境极其困难。学校给予了学杂费全免等支持,郭志杰则常在生活细节上默默帮助。令人感动的是,小明在充满爱的班集体中没有自卑,乐观向上,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985院校。“看到学生通过努力拥有精彩人生,这就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结果。”郭志杰欣慰地说。
谈及未来,郭志杰说:“我从来没想过一定要成为名师或担任什么职务。我就想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他眼中最切实的规划是:批改完今天的作业,备好明天的课,找状态出现波动的学生谈谈心……
从青涩到成熟,从初登讲台到桃李满园,郭志杰用16年的时光,在祖国北疆的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他用尊重规律的教育智慧、充满爱意的班级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和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照亮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之路,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赤诚情怀与责任担当。
宏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