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每天都按时吃降糖药,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去医院复查时,医生仔细询问她的服药时间,才发现问题出在这 —— 原来降糖药的服用时间藏着大学问,吃对时间才能让药效 “事半功倍”,吃错时间不仅白费力气,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物:餐前 30 分钟的 “胰岛素唤醒师”
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普通片等磺脲类
服用时间:这类药物需要在餐前 30 分钟服用,这样当食物消化吸收,血糖开始上升时,药物刺激分泌的胰岛素正好 “上岗”,精准控制血糖。
温馨提示:一定要严格按时进餐,否则胰岛素大量分泌却没有血糖 “消耗”,就容易引发低血糖。
双胍类药物:根据剂型灵活安排的 “血糖调控员”
药物: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药物的代表,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服用时间:
①普通片剂最好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和食物一起服用能减轻对肠胃的刺激;
展开剩余77%②缓释片剂在晚餐时或餐后服用,缓慢释放药效;肠溶片剂则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让药物在肠道内释放,减少对胃的刺激。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主食 “同步” 的 “消化减速器”
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这类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专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服用方式: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就像给食物消化吸收的 “快车” 踩刹车,让血糖上升得更平稳。
温馨提示:这类药物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相对安全。
格列奈类药物:餐前 15 分钟的 “速效胰岛素触发器”
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能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
服用时间:所以要在餐前 15 分钟内服用,起效迅速,能更好地应对餐后血糖高峰。
温馨提示:记住一个原则:不进餐就不服药,避免不必要的胰岛素分泌和低血糖风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 DPP-4 抑制剂:固定时间的 “长效调节者”
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及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DPP-4 抑制剂
服用时间:服用时间比较自由,每天固定一个时间,与进餐无关。
温馨提示:前者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控制血糖,不过可能引起水肿;后者则延长肠促胰岛素作用,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GLP-1 受体激动剂:多种时间选择的 “智能控糖助手”
药物: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司美格鲁肽等 GLP-1 受体激动剂,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
服用时间:每日一次剂型可以选择任意固定时间;每日两次剂型需要在早餐和晚餐前注射;每周一次剂型也只需选定一个固定时间。
温馨提示:不过这类药物需要皮下注射,而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SGLT2 抑制剂:清晨的 “尿液排糖专家”
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SGLT2 抑制剂,通过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
服用时间:早晨服用即可,与进餐没有关系。但由于大量糖分通过尿液排出,身体容易缺水,还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温馨提示:所以要注意补水,预防感染。注射,而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胰岛素制剂:精准定时的 “血糖卫士”
药物:胰岛素制剂的种类繁多,服用时间也各不相同。
注射时间:速效胰岛素要在餐前 5 - 15 分钟注射,短效胰岛素则在餐前 30 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在早餐前或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每天固定时间注射;预混胰岛素同样需要在餐前 30 分钟注射。
温馨提示:使用胰岛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不得随意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血糖,警惕低血糖症状,还要妥善保存药物。
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正确掌握服药时间,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上服用的药物以及服用时间不作为医疗建议,仅供参考。
得了糖尿病也别害怕,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在逆转糖尿病、减重上实现新突破,已为上万例糖友、胖友实现逆转。但是逆转2型糖尿病、肥胖减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医生直接良好的沟通,科学的糖尿病教育,个体化的合理降糖、减重方案,同时有针对性控制饮食和运动,体重达标,从而实现糖尿病、肥胖逆转。
发布于:广东省宏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